2015年宁武县概况
【自然概况】
宁武县地处晋西北管涔山北麓,属内长城外三关要塞,是三晋母亲河——汾河与北京永定河支流——恢河的发源地,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987.7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6.8℃,年均无霜期164天,年均降水量427.6毫米。全县辖4镇10乡464个行政村,总人口1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4万人。
宁武县资源丰富,素有“地下黑色宝库”和“地上绿色银行”的美誉,煤炭资源储量290亿吨,拥有55万公顷原始次生林。宁武县被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是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山水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旅游新区。
【主要经济指标】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6亿元,同比增长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656元,同比下降0.3%;财政总收入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3.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4亿元,同比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9.4%;农林牧渔业产值3.08亿元,同比减少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9亿元,同比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6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4元,同比增长8.1%。
【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主体产业发展特点
一产上,按照“山上养羊、山下种粮、家中育菇”的思路,大力发展羊产业、小杂粮、食用菌三大主导产业。全县羊饲养量70万只、存栏42万只,发展养羊大户348户。全年粮食产量2174万千克,小杂粮种植面积23万亩,认证“三品一标”产品7个。鼓励怀道千亩食用菌产业园区和西马坊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
二产上,全县原煤产量1791万吨,同比增长21%;销量1662万吨,同比增长14.5%。钜盛能源煤矸石砖厂正式投产,积极推进同煤北辛窑、钜盛能源和阳煤合建、潞宁战略集运站三个万吨列建设。华润低热值煤发电、云达机械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开工奠基,加快推进华能东马坊三期、龙源余庄风电等项目建设。全县项目建设连续六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三产上,全力推进芦芽山5A级景区创建工作,投资1.36亿元建成22.9公里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自行车生态绿道,投资3亿元的芦芽山天池滑雪场项目已开工,余庄乡东庄村和东寨镇高桥洼村被列为旅游扶贫试点村。全年接待游客90.44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综合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16.5%。
重大经济改革措施
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优化顶层制度设计,制定落实我县转型综改2015行动计划,确定了8项重大改革、8个重大事项和3个重大项目。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举措,取消了煤炭准销票,实施了煤炭项目审批和证照体制改革。创新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露天采矿用地、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项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完成95%以上,流转农村集体土地3万余亩,建立健全了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县乡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推进金融业改革,组建成立首家瑞都村镇银行,有序推进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积极开展了党员干部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编制完成《创新机制扎实推进专项扶贫开发实施意见》,全年农村脱贫1万人。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全省金融振兴推进大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极大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
社会事业发展概述
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9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9%,采取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安排各类人员近千人。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新建示范性高中、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有序推进,全县中小学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农村中小学实现了“三免”,高中实现了“两免一补”。高中教育发展势头喜人,高考取得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持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分院以及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农民参合率达到99.44%,健全完善了大病医疗保险和应急救助制度,有效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
完善社会保障事业。按照“织好网、补短板、兜住底”的要求,完善各类保险制度,加强城乡低保管理,及时发放各类补贴,重视关心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生活,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统筹城乡建设发展。“四大场馆”和新建汽车站投入使用,建成南外环和灵河高速至县城连接线,开始滨河大道提升改造,新建改造供热管网22公里、供排水管网22.8公里,完成保障性住房215套。以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卫生整治活动,2个乡(镇)47个村庄建成了省级卫生乡(镇)、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全力加快脱贫步伐。通过实施产业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四大富民工程,完成15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和251个村的小杂粮种植推广,分散搬迁安置移民1000人。251个贫困村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深入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大力实施“富民贷”、“强农贷”,发放扶持贷款120万元,完成千村万人就业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70人。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 “4438”工作机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发生生产经营性事故3起,同比下降63%;死亡2人,同比下降33%,煤矿连续三年“零死亡”。切实加强信访工作,上级交办案件全部结案。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和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被省综治委评为省级平安县。